美国军工被中国铝厂“断粮”?F35雷达成本够造700架战机

美国若想建立本土镓产业链将面临巨大挑战。按年需求300吨计算,需配套3000万吨电解铝产能。以中国信发集团190万吨铝项目为参照,在美国建设同等规模工厂需投入2100亿美元。高昂成本主要来自三个方面:首先是人力、原材料和土地费用;其次是电力供应问题——每吨镓生产需13.6亿度电,相当于美国工业用电总量的40%;最后是环保审批,美国建设类似工厂的审批流程可能长达十年,且缺乏中国成熟的废液回收体系。

成本对比更为悬殊:中国镓生产成本约1600元/公斤,而美国则高达70万美元/公斤。这意味着F-35雷达系统的成本将超过700架整机的造价。原本1亿美元的单机成本可能因此翻倍。2024年底中国对美实施军事用途禁运后,F-35订单积压严重,直接影响美军战备能力。全球镓价从2023年的641美元/公斤飙升至2025年初的934美元,涨幅达45.7%,迫使美国企业高价囤货。

危机不仅限于F-35项目。美国军工体系中有上千个武器系统、超2万个零部件依赖镓材料。从空军预警机到海军驱逐舰的电子系统都需调整,隐身涂层维护也因稀土短缺受阻。2025年4月中国进一步收紧锑等材料出口后,相关价格暴涨230%,军工企业雪上加霜。

中国在铝工业领域具有显著优势:贵州铝土矿品位高达122克镓/吨,全球领先;中企控制的几内亚矿场通过专用船队直通山东港口;新疆铝厂自建煤电,电价仅0.2元/度,而美国工业电价达0.7元/度且供电不稳。技术层面,中国掌握217项镓相关专利,形成从矿石分选到废液回收的全产业链垄断。美国智库评估显示,重建完整镓产业链需十年以上、数万亿美元投入,还要防范中国可能的价格战。

盟友代工方案同样行不通。印度虽具备410万吨铝产能,但因缺乏关键提纯技术,实际镓产量为零。澳大利亚虽铝土矿丰富,但电价是中国的三倍,生产成本高出进口价80倍。乌克兰则受战乱和债务困扰,基础设施重建遥遥无期。美国智库承认,全球铝产业的镓陷阱难以突破,盟友无力相助。

中国将镓作为战略资源灵活运用:对芯片企业限量供应,对友好国家提供优惠,对军事对手实施禁运。2025年数据显示,中国已实现多数芯片材料的自主替代,而美国摆脱稀土依赖还需十年。美国尝试从废旧设备中回收镓,但产量有限;新建工厂又面临电力、环保等重重阻碍。

市场调控方面,中国采取精妙策略:通过低价铝材出口加深欧美依赖,即便面对25%的关税,对美出口仍增长7%。美国车企被迫使用高价本土铝材,竞争力持续下滑。氮化镓等替代方案仍需金属镓原料,无法根本解决问题。

当前局势凸显供应链主导权的重要性。中国凭借资源储备、电力优势和技术积累形成三位一体的竞争优势。反观美国,电力短缺、环保掣肘、成本高企使其自建计划举步维艰。这场资源博弈的结果已经明朗:中国通过市场手段实现战略反制,而美国军工体系正为过度依赖付出沉重代价。F-35项目的困境警示各国:在关键资源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才是根本之道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